三伏 是指初伏、中伏和末伏,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。2017年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?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介绍2017年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,希望能帮到大家! 2017年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开始时间:7月12日 2017年三伏天时间如下: 2017三伏初伏、中伏、末伏时间如下,共30天 2017初伏时间:2017年7月12日 庚辰 2017中伏时间:2017年7月22日 庚戌 2017末伏时间:2017年8月11日 庚午 2017年三伏天时间一共持续30天,从2017年7月12日开始到8月20日结束。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立秋之间,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、闷热的日子。伏即为潜伏的意思。 三伏天 的 伏 就是指 伏邪 。即所谓的 六邪 (指 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 )中的暑邪。所谓的 伏天 ,就是指农历 三伏天 ,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。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,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,需要查历书计算,简单地可以用 夏至三庚 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.日期,即从夏至后第3个 庚 日算起,初伏为10天,中伏为10天或20天,末伏为10天。我国古代流行 干支纪日法 ,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,循环使用。 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。庚日的 庚 字是 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 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,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。从夏至开始,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,第3个庚日为初伏,第4个庚日为中伏,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。 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,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。看来,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,所以,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,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。 入伏后,地表湿度变大,每天吸收的热量多,散发的热量少,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,所以一天比一天热,进入三伏,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,天气就最热。另外,夏季雨水多,空气湿度大,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,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。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,在副高的控制下,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,使天气晴朗少云,有利于阳光照射,地面辐射增温,天气就更热。 2017年三伏灸适应症有哪些 呼吸疾病:虚人感冒、过敏性鼻炎、慢性支气管炎、支气管哮喘等等。 胃肠疾病:慢性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胀、胃酸、胃痛等,胃肠功能紊乱,慢性腹泻。 妇科疾病:月经不调、痛经、产后头痛、产后风等寒症 儿科疾病:遗尿、厌食等(虚寒性) 骨科疾病:风湿性关节炎、骨关节炎、颈腰椎病、软组织劳损 其他疾病:四肢寒凉怕冷,免疫低下 具体的病症有:哮喘、慢性支气管炎、各种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疾病;过敏性鼻炎,四肢寒凉怕冷,免疫低下,反复感冒;虚寒头痛、慢性虚寒、胃肠炎、溃疡病、腹泻、消化不良、厌食、胃痛;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骨关节问题及颈肩腰腿痛等症状;痛经等虚寒性的疾病及其他妇科问题。 三伏灸各阶段灸哪里 1、慢性支气管炎: 症状:咳嗽、咳痰或气喘的症状出现在两年以上,每次发作持续三个月以上的。发作有明显的季节性,冬季发作,春夏缓解。 穴位:初伏取天突穴、大椎穴、双侧肺俞穴、双侧膏育俞穴; 中伏取双侧定喘穴、双侧风门穴、双侧脾俞穴; 末伏取膻中穴、双侧百劳穴、命门穴、双侧肾俞穴。 药物:白芥子、生甘遂、延胡各一份,细辛半份,烘干磨粉,用生姜汁调成稠糊状,做成直径约为10mm,厚约为3mm大小的饼状,备用。 具体操作:把做好的药饼放在上述穴位上,用30 30mm橡皮膏固定。每次贴药时间视年龄、病情轻重而定,15周岁以下和病情较轻的贴4~6小时,其他的贴6~8小时。从初伏的第1天开始贴,然后中伏、末伏的第一天各贴药1次。 2、哮喘: 症状:有咳嗽、喘息(铁杵成针的主人公是谁?李白。意指肯下苦功,保持平和的心态坚持学下去、做下去,最后一定能成功。比喻只要有毅力,肯下苦功,事情就能成功。)、呼吸困难、胸闷、咳痰等表现。最典型的症状是呼气的时候很难受,发作性的时候有哮鸣音出现。严重的.需要坐起来才能正常呼吸,经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。哮喘容易在夜间及凌晨发作,秋冬寒冷的季节常常会病情加重。 穴位:取大椎穴、双侧肺俞穴。 药物:白芥子、甘遂、细辛、延胡索等研末,治疗前1天用姜汁及凡士林调成膏状备用。 具体操作:分别在初伏、中伏和末伏的第一天施灸。在穴位上放约2.5 3cm、厚约0.3cm的鲜生姜片,在姜片上放直径为1cm的圆锥形艾炷,先灸到局部皮肤潮红,连续灸三次。然后把调好的膏药贴到穴位上,一般贴4~24小时以后撕掉即可。 3、过敏性鼻炎: 症状:喷嚏、鼻痒、流涕和鼻堵是最常见的四大症状。通常是突然和剧烈的打喷嚏;鼻痒,鼻涕多,但是经常是清鼻涕;鼻子不通气,还常伴眼睛发红、发痒以及流泪,甚至头晕、头痛等症状。 穴位:初伏取双侧百劳穴、双侧肺俞穴、双侧膏肓俞; 中伏取大椎穴、双侧风门穴、双侧脾俞穴; 末伏取双侧大杼穴、双侧肺俞穴、双侧肾腧穴。 药物:甘遂、麻黄、细辛、半夏、麝香,各等分研成粉末,加新鲜的姜汁调匀,做成直径约为10mm,厚约为3mm大小的膏药饼,备用。 具体操作:分别在初伏、中伏和末伏的第一天贴药,穴位按照上面的次序,每次贴药保留4h左右。 4、预防感冒: 症状:平常体质虚弱,气候稍微变化或到寒冷季节极易感冒的人。 穴位:大椎穴、双侧风门穴、双侧肺俞穴、双侧定喘穴、双侧膏肓俞穴。 药物:生白芥子、细辛各1份,甘遂、玄胡各半份,烘干研成粉末,用生姜汁调成稠糊状,做成直径为2.0 cm,厚约0.5 cm大小的药饼,正中放少许麝香,备用。 具体操作:将新鲜生姜切成5分硬币厚,2 cm 2 cm大小的姜片,放在大椎、风门穴上,在姜片上放直径为1cm的圆锥形艾炷,先灸到局部皮肤潮红,连续灸三次。然后把做好的药饼放在穴位上,用风湿膏固定。每次贴药时间视年龄而定,15岁以下者贴4~6 小时,15岁以上者贴6~24小时,从初伏的第一天开始贴,中伏、末伏各贴药1次。 以上这几种疾病是三伏灸中最常见的,其实,凡事属于阳虚或者寒凝的疾病,都可以用 冬病夏治 的方法来治疗。
【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】相关文章:
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09-18
三伏天是什么时候开始09-19
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201609-19
2016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09-18
2016年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09-19
2016三伏天是什么时候开始09-19
16年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09-19
2016年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?09-18
2016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算09-18
2017年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-2017三伏天开始时间09-19